人才需求与专业教学改革调研分析报告(分析2017)

工业分析技术企业就业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研背景分析

工业分析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与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的突飞猛进紧密联系的。石化产业是湖南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年产值过千亿,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15位。形成了包括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化肥农药、有机化工等在内的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产业体系,这些都为我院工业分析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背景环境。

1.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迅猛发展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制造业 30个行业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属于化工产业。近年来,我国的石化工业一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势头。据发改委公布数据表明,2010  年全行业总产值达 8.88  万亿元,其中化学工业产值达 5.23  万亿元,按汇率计算已突破 7700  亿美元(美国 7340  亿美元),化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而且,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 40  余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乙烯关键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大提高,并首次实现了乙烯成套技术和工程设计总承包的国产化突破。新型煤化工和大型化肥技术装备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上游资源型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下游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对外贸易方面,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2010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增幅达 40.3%。这种良好的背景环境下,企业用工数量不断增加,对从事一线工作的分析检验专业人才的就业必将产生良好推动,为本专业毕业生的才华施展创造有利环境。

2、湖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分析检验人才

为建设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和适应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化工”成为湖南石化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的重要标识。“十二五”期间,湖南石化产业已步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快速通道,正处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随着新项目、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分析检验手段日趋现代化,对分析检验人才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推进检测服务市场化进程,积极支持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规范检测服务,研究制定技术检测服务行业标准,吸引国外检测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加强品牌建设。《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百千”行动计划(2014-2017)》提出要发展第三方检测服务,加快发展药品检验检测、医疗器械检验、进出口检验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等服务,发展在线检测,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第三方检测市场的高速发展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方法和形式

1)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专业教师多次走访湖南兴隆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千金湘江制药厂、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唐人神集团湖南湘大饲料公司等大中型单位,通过与我院五年以上毕业生沟通和进行直接调研;对距离较远的外省或周边县市企事业单位还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对象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分析检验技术人员、分析车间班组长、分析操作工等,调研内容围绕中国石化行业现状和发展、分析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从业人员技术要求、职业教育和培训情况等,获得大量基础资料,然后进行归纳和整理,得出结论。

2)查阅文件和资料

主要是查阅国家、行业背景及政策支持的文件和材料;查阅吉林省、吉林市的发展资料和“十二五”规划材料;查阅有关新闻媒体报道、招聘信息、行业规划等资料。了解分析检验行业需求情况,及时掌握人才需求动态和政策背景,分析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得出结论。

2.职业岗位及行业规范

通过对湖南兴隆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千金湘江制药厂、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唐人神集团湖南湘大饲料公司等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得出工业分析技术学生面向化工行业,从事原料分析、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成品检验与车间分析检验技术管理等工作;面向医药、环保、石油、冶金建筑、农产品深加工等相关行业、企业,从事产品质量控制、产品研制、标准制定与修订等分析检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从而确定工业分析技术毕业生就业面向是以化工行业为主,兼顾医药、环保、冶金等相关行业,主要就业岗位是产品检验岗,发展岗位是检验技术管理岗(检验师)。根据调研单位意见与建议,归纳分析专业岗位要求从业人员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政治理论及法律基础知识;

2)高等数学、体育锻炼等基础文化知识;

3)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4)基础英语及专业英语知识;

5)电工电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6)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本知识;

7)化工基本知识;

8)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9)专业实验基本知识;

10)定量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有机分析、药物分析、油品分析、食品分析、冶金建材分析、煤炭

分析、农药分析等专业知识;

11)环境监测、评价、治理、管理及保护等专业知识;

12)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13)化验室组织、管理及安全知识;

14)各类分析检验数据的处理及报告的书写知识;

15)专业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

16)质量保证与标准化知识。

另外通过岗位调研发现,用人单位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非常重视,并作为考核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综合归纳为: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2)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3)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4)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5)较高的职业技术素质。

只有拥有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职业素养和公德,才能拥有完整的职业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3.职业资格情况

随着新项目、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分析检测手段日趋现代化和高技术化,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产业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分析检验人才。国家规定:“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或者特种作业工种的劳动者,应当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工商部门办理开业手续;不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人员,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培训,使其达到本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即,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拥有一个行业的就业准入证。对于工业分析技术,要求获得的是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大量用人单位都表示,非常重视职业证书的获取,多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拥有化学检验工中(高)级工证书提出要求。但在本次调研的企事业单位中,只有占 41%的分析操作工拥有化学检验工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这说明,当前社会中分析操作工的技能水平还普遍偏低,适应分析检测一线技术工作的分析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匮乏。按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要求打造合格的分析检验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化工行业一线生产中去。

4.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质量是企业生命,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是我们国家的一贯政策。分析与检验工作是生产过程中的 “眼睛”,它一手握着国家的财产,另一手握着人们的健康,对减少意外事故,安全运行生产、保障产品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依据学生就业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并确定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见表1。工业分析技术学生首次就业岗位是“产品检验岗”,此时从业人员根据行业不同,将面对的是化工、医药、环保、石油化工、冶金建筑、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的相关分析检验任务,职业能力重点落在样品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在不同行业中分析应用的能力;发展就业岗位是“检验技术管理岗”,不仅要具有分析检验能力,还要具有分析方法设计开发能力、资料查阅和整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隐性能力培养。这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对于形成分析检验岗位的职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  工业分析技术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对照表

行业领域

职业岗位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化工、

医药、

环保、

石油化工、

冶金建筑、

农产品深加

工等行业

首次

就业

产品

检验

原材料质量控制

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控制

环境分析与监测

样品采集与制备能力

常规化学分析能力

仪器操作与维护能力

无机化工产品检验能力

有机化工产品检验能力

石油化工产品检验能力

药物检验能力

环境监测能力

冶金建材检验能力

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检验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

发展岗位

检验技术

管理

产品、原料、中控分析管理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的制

(修)订

安全、纪律、文明生产管理

检验过程异常情况处理

分析检验能力

专业外语阅读能力

资料查阅和整理能力

分析方法设计开发能力

材料管理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管理能力

5.课程设置支撑职业能力情况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作为一种跨界的课程范式,在企业的功利性与学校的公益性之间,架设了一座跨界的桥梁,受到企业的大力欢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置有利于逐步形成以“合作办学求发展、合作育人促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者整合的状态决定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我们为了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者有效地融入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以整体化职业分析为基础,使学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来完成职业学习任务,按照有利于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成长规律)进行序列化,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以达到职业能力整体提升的良好教学效果。工业分析技术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分析,见表2

2  工业分析技术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岗

位(群)

岗位描述

基本知识

职业能力

基本素质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诚实守信、知情懂礼、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

2.文化素质:自觉遵守并维护行业法规和工作纪律,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3.身心素质: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

能,养成良好的生活

化     工 产

品     检 验

(岗)

负责进行化工产品原

材料质量控制、中间

产品质量控制、产品

质量控制等工作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仪器

分析、化工工艺

基础知识

具备化工分析专业培训合格证或相应职业

技能鉴定证书;具有样品采集与制备、常规化学分析、仪器操作与维护、无机产品检验、有机产品检验、石油化工产品检验、药物检验、环境监测、冶金建材检验、农产品检验能力和数据处理等专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查找资料、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3.计划、决策、方案设计的能力;

4.整体思考、合理利用资源

1.正确解读产品检验的相关标准与操作规程能力;

2.自学独立思考能力;

3.创新与设     计 能力;

4.综合运用专业技能和理论知     识 能力;

检验技术管理

(岗)

负责分析系统产品、

原料、中控分析管理;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技术标准的制(修)

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化工工艺基础知识;质量

具有编制产品检验工作过程需要的计划、报告、合同、公文等应用的写作能力及计

6.相关学校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调查研究,课程设置至少应体现在四个方面。

1) 课程目标,定位准确。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表现为“五业贯通”,即将学生的“学业进步、职业定位、就业质量、创业选择、事业追求”加以综合考虑,形成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整体性人才培养方案。在横向维度,构建了第一课堂的职业能力培养、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两条路径;在纵向维度,构建了基本素质、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三个平台,将第一课堂内容延伸至第二课堂,并结合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使得“企业—学校—教师—学生—专业—创业”六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闭环的、协调发展的有机体系,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接受创业教育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这就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及程实施、课程评价,奠定了基础。

2) 课程开发,方法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基于此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单元的设计。该专业科学而细致的探索成果,不仅所应用的开发方法详实,而且制定的方案可操作性强。这表现在:

一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准确地把握了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培养“策略层面”的技能型人才的定位,由此体现了与“经验层面”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定位的不同。该专业按照“分析与检验”的工作策略,设计了“划分职业成长阶段→确定各阶段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典型任务下的具体任务→概括职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步骤,构建了融入国家职业标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递进式课程架构,开发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这种课程开发方法,具有职业角色定位的准确性、职业资格等级的明确性、知识排序的递进性特点,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心理认知规律,实现了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认知规律的有机结合。

二是课程结构的序化,科学地确定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特征。这主要体现为:在纵向维度上,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认知规律,开发出工作课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横向维度上,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开发出由相对独立、灵活可变的学习情境组成的矩阵结构。在这种矩阵结构中,各学习情境可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横向和纵向都有出口的纵横板块课程结构,既能满足三年正规的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的需要,又可满足不同等级的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获取以及继续教育的需求,可实现多学制并存及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一体,形成灵活、开放的弹性课程结构。

三是学习情境的设计,合理地整合了职业性目标与教育性目标。这主要体现在:从培养学生具备能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自我设计的能力着手,不仅涉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全面性,而且涉及个体行动能力的完整性,使其具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这一方法论层面的能力。按照源于实际而高于实际的原则,以能获得工作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学习情境下的工作任务,并按照与该情境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中可获得的、能展示的工作结果相结合,来划分教学单元,确定单元课时。这些体现了教学项目特征、相对独立、灵活组合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训练学生行动的整体性,使学生在面对未来不断变换的岗位或职业时,能予以积极应对并负责任地行动。

四是教学载体的设计,有力地支撑了学习情境的内容。这主要体现在:通过精心的加工与选择,将学习情境的内容具体化。这就是载体——教学项目的设计。从重视项目成果和成果的价值、效益、正反两面的工作结果的角度,来选取源于实际的企业项目,并经过教学化的处理,再经加工成为高于实际的“入门项目、主导项目、自主项目、综合项目”等多层次的教学项目,接着以此为基础,设置项目的企业工作场景,变换师生角色,将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项目中,训练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价计划的行动能力,促使学生在掌握具体的职业资格的过程中,获得能从容应对变化了的职业情境并重新获取新的职业资格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条件,这就将“驾驭内容的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善于交流的社会能力、认同价值的人格能力”得以整体而不是分割的培养,将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课程实施,路径清晰。课程是方案,教学就是实施。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业不能很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该专业的有益探索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为主要目标,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让学生在虚拟的、仿真的和真实的工作世界中,采取“做中学”的方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习得知识与技能,并在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中,与师傅、同伴相互作用,逐步从“新手”成长为生产一线的“专家”。在教学方法上,从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通过采取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项目—主体—探究”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方法,创设职业工作情境,让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去自主地发现、研究问题,自主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自身实践找到答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在该专业课程的方案中,知识是以两种“面目”出现的:一种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其目的是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在问题完全解决、任务完成后出现的知识,即对所涉及的知识加以系统归纳、总结处理——也就是说,有用的知识是生成而非构成的。这就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张扬。

4)课程评价,尺度全面。课程考核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考核不是对知识的记忆与复制,考核要重在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该专业在课程考核方面,也做出了可喜的探索。这主要体现在:在对学生实施全方位考核评价中,建立了一个既有以考核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试;既有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有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既有重视结果正确性的考核,又有重视过程完整性的能力考核。这样一个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合理的考试考核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了涉及操作技能、项目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量化考核表,实现了对能力的“量化”的评分,一改过去只能对知识考核进行准确量化的状态。当然,如果能在考核中也实现技能与知识的一体化改革,将更具有创新意义。

7.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作为一种检测工作,其行业覆盖面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煤炭支柱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工业分析人员为其提供殷实可靠的分析资料。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中石油湖南石化公司、湖南环境监测站等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在生产人员中的比例占 51.0%,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 3.2%,说明行业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未来几年中,对高技能人才的招录和对现有技术操作人员的水平提升将是极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飞速发展的化工分析检测行业中,新技术的应用和很多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检测装置的使用,也迫切需要大量的能与国际先进检测技术接轨的高技能分析人才。

以我省石化公司为例,现有 14  个生产厂和 1个研究院,下设 个分析培训中心,1  个分析测试研究所和 9  个分析车间,有 1463  个分析检验岗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475  人(检验责任工程师、检验师),操作人员 988  人(分析检验工),占 67.5%。每年需要增加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产品检验人员约 290  人,结合吉林省其他石化、化工企业、工业园区和以生物化工为主渠道的农产品加工、医药、冶金、建材、环保等行业对分析检验人才的需求,每年我省约需新增分析检验人员合计 800  人以上,给分析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空间。

纵观全国,还有其他大量的石油化工及其相关的行业企业,他们也对分析检验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拥有 26  家大型炼化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拥有 25  家大型炼化企业,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拥有 14  家大型炼油和化工企业,另外还有大连、宁波镇海、广西钦州、广东惠州、新疆独山子、辽宁抚顺、四川成都等一批具有明显规模和区位优势的管理高效、清洁低耗的炼油化工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和形成,每年都需要吸纳近一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当然不乏需要有大量分析检验专业人才。在大量石化行业、矿产开发、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药物生产、环境保护等行业企业中,都对分析专业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十分灵活,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三)分析与建议

1.调研资料分析

通过走访,问卷,座谈等方式,主要对工业分析技术人才需求、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采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数据整理

2.调研结论

1)科学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行业企业调研和对分析检验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工业分析技术定位,见表 4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 “检验师”

工业分析技术培养面向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石油化工、医药、环保、冶金等相关行业企业有着广泛的大量的需求。为打造高素质的符合企业需要的分析检验专业岗位技术人才,我们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还要教会他们将知识的领悟与能力培养互相渗透融合,而且只有能力提高了,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本领才会提高。本专业必须重视校企合作,增加兼职教师参与授课,强化学生实践教学,加强实训环节锻炼,有步骤、分阶段地使学生职业素质稳步提高,实现由基础理论向实践方向、单项检测到综合检验逐级递进,直至由综合项目向人才培养目标递进,

最终成长为合格的“检验师”,即构建本专业“校企联手、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工学结合”特色课程体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本专业要通过对化工、医药、环保、石油化工、冶金建筑、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分析检验工作任务的调研,分解职业任务和归纳职业能力,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者整合,并有效地融入职业教育。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化学分析检验技术、仪器分析检验技术、无机化工产品检验、有机化工产品检验、石油产品检验、环境分析与监测六门核心课程。确定本专业不仅要重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还要注重融入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不仅培养分析检验能力,还有分析方法设计开发能力、资料查阅和整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以及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隐性能力,从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以达到职业能力整体提升的良好教学效果。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高职毕业生就业效率,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包括:  

1)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2)鼓励教师在职深造高一级学历、参加课程进修、新技术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报考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等;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

3)完善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专业要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在校外要继续拓展实习实训单位,成立校外实训基地实习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使学生实践机会更多,面更广;在校内要积极建设实训教学中心,集先进性、高科技、新技术于一身,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使学生的实训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听、摸、看、拆、检等方法在真实和仿真职业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4)大力推行“证书”多元化制度

“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标志,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通行证。在双证书教育模式中,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能力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

本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取得学历证书,还必须获取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等)和职业资格证书(化学检验工,环境监测工,食品检验工),以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资格的要求。学历与职业资格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举, 形成“证书”多元化制度。

3.建议

1)专业教学要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创设“生产情境”,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要努力创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加强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大教学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等。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工程,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机制,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




Baidu
sogou